《爸爸去哪兒》是湖南衛視2013年的一部真人秀親子互動節目,該節目一經播出,便吸引了大量觀眾的關註,更是獲得“零房屋出租差評”。而在如此受歡迎的背後,電視節目如何改革與創新更應當是值得被關註的焦點。
  眾所周知,《爸爸去哪兒》是引進於韓國版的《爸爸,我們去哪》,這一類節目從體裁上屬於戶外綜藝節目,與以往的在攝影棚內與明星嘉賓按著台本完成拍攝不同,戶外綜藝對拍攝過程以及嘉賓都有很高的要求。而近年來韓國備受歡迎的綜藝節目,例如《runningman》、《兩天一夜》等均屬於戶外綜藝。此類綜藝節目因其真實性以及實踐性強而吸引了很多固定的受眾。在這一方面,內地的綜藝節目也略有涉足,從早些年的《金蘋果》到《勇往直前》,也曾使電視節目煥然一新,而其高強度的拍攝以及對節目製作的高要求使得節目製作組力不西裝外套從心,這兩檔節目最終也慘遭淘汰。
  《爸爸去哪兒》以CSM全國網收建築設計視率1.1,市場份額7.67%,CSM29城市網收視率1.46,市場份額6.45%打敗了同時段開播的江蘇衛視《全能星戰》以及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隨著《爸爸去哪兒》關註度的提高,不少電視臺以及傳媒公司開始將目光放到日韓節目上。而網絡上有關某傳媒公司將引進韓國知名節目《runningman》的信息也越炒越熱。大陸電視節目引進史經歷了從歐美到日韓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能很好地將這些節目根植於中國的土壤的少之又少,其中典型的就是《非誠勿擾》以及《中國好聲音》。而失敗的例子則不勝枚舉,《中國最強音》即使請來了四位巨星導師坐鎮也並未使節目突出重圍,全盤接受的《中國好聲音》在第二季也略顯疲勞,這種力不從心的模仿只會使節目質量下降最終也會疏遠觀眾。
  做得有特色,對於內地的綜藝節目而言是個極大的挑戰。多年來,內地的綜藝節目似乎都很短命,有些節目的嘉賓喜歡被人伺候著在鎂光燈下聊聊天,侃侃山,一個節目模仿另一個節目,並且“各懷鬼胎”,每個人都在端著架子,擺著臉子,觀眾看到的是一幅幅冰冷的畫面,而不是生動有趣的畫面。不停地模仿與跟風,造成的不僅是電視資源的浪費,當鋪也會使觀眾視覺疲勞。明星們不斷出席各大電視臺的訪談類節目說著同樣的話、青年男女們用滅燈來選擇自己的另一半,一批又一批的導師開始選擇自己的“好聲音”,最終不疲勞才怪。
  引進似乎成了各地方電視節目的一根稻草,歐美不成功,那引進日韓節目就能使節目活起來嗎?我看未必。在分析《爸爸去哪兒》的成功原因時,不少人認為日韓文化與中國文化最為相近,其節目形式以及節目效果裝潢自然也會受到大陸觀眾的喜愛。然而,任何民族其文化都具有獨特性,如果一味的模仿跟風,一味的“拿來主義”,不僅會使電視製作者變得疲憊懶惰,也會使得我們的文化逐漸沉寂、淪陷。如何在外來文化中站穩腳,將引進的節目根植於中國文化土壤,才是電視人首先應當解決的問題。
  文/李明莉  (原標題:電視節目應拒絕“拿來主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pxhxwthbb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